“我的家是一所簡單的房子,它用自然界最簡單的元素——泥土、水和空氣建成,宛如一件樸素的陶器;我的家是一所不簡單的房子,它讓陽光沁入這精美的陶器中,轉化為我們需要的各種能源……”
這是北京清華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的設計師胡洋和張曉莉為他們的建筑設計作品“陽光陶器”所寫的“題記”。
2007國際
太陽能建筑設計競賽評委會給他們的評語是“作品將中國北方的炕、秸稈和窯洞技術繼承起來,形成了鄉土材料建筑與現代
綠色建筑相結合的
太陽能建筑。”
正在北京舉行的“2007世界太陽能大會”上,2007臺達杯國際太陽能建筑設計競賽優秀作品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太陽能和建筑行業人士關注。
“中國傳統建筑理念不僅是文化,也是節能的技術積淀”
來自47個國家的青年設計師參加了此次競賽。2007年5月21日-23日,由來自
澳大利亞、奧地利、日本、中國臺灣和中國大陸的太陽能和建筑專家組成的評審組,對110項入圍作品進行了評審。獲獎作品中70%出自大專院校師生之手,其余來自設計院和公司。
與兩年前舉行的“中國太陽能建筑設計競賽”相比,“中國化”是本次比賽的一大特色,從某種意義上看,這也是目前國際建筑設計技術的一個發展趨勢。
中國北方的四合院受到相當一部分設計師關注,并把傳統的建筑形式在太陽能建筑理念下進行了提升。在一些作品中出現了與傳統
中庭類似的空間。清華大學建筑學院章晶晶、董瑤的作品《生態塔樓》,把“中庭”的概念運用到了
高層建筑中,她們用可調節的反光裝置構架了一個“陽光中庭”,為自然
采光的充分利用,通風集熱提供了可能;另一部由中煤國際工程設計集團南京設計研究院提交的對低層住宅的設計方案,在住宅中部設置了“溫度中庭”,形成夏季通風降溫、冬季熱量傳輸分配的景觀空間。
“在中國傳統建筑中,存在許多樸素自然的節能觀。比如,‘風水’的風,是聚氣,在大陸性氣候盛行的中國,夏季引入東南風、冬季西北風,這就是節能。”國家住宅與居住環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仲繼壽說。
另外,夏天在朝南的
門口放一只水缸,是利用水能夠調節微氣候的原理,蒸發
冷卻、讓氣流涼爽后,借著東南風引入室內。這樣簡單的制冷方法,能做到最大限度的節能,在今天的設計師眼中,其實代表了現代太陽能理論的精華。
陜北的窯洞、保定的總督府,在現代建筑師眼中,都是
節能建筑的典范。中國建筑的屋頂使用順水條、掛瓦條,客觀起到通風屋面的作用,使得瓦面和屋內有溫差,使居住者感受“相對的舒適”。中國延續幾千年的居住文化不僅是文化,也是節能的技術積淀。
火炕是北方農村傳統住宅的一個典型符號,尤其受到老年人的推崇。《陽光陶器》對傳統火炕進行了改良;山東大學的尹曉麗把
太陽能集熱器與“水炕”結合設計了局部
采暖系統,專家點評說“這是一個能夠充分理解北方農村生活、生產需求的住宅設計作品。”
“紙上藍圖”期待變為現實
尋求一種可變的空間和更具適應性的住宅,此次競賽展現了當前世界太陽能建筑理念發展的趨勢和更新的軌跡。
清華大學建筑設計院的夏荻和李煜通過太陽能
光電板、沼氣池、雙層玻璃
陽光房、屋頂綠化等方式,讓庭院、住宅、街道隨季節變化而調整功能,在對太陽的引入與遮擋、生產與生活空間的變換中,讓自然能量得到充分利用。他們把這個設計取名為“光盒作用”。
“這個設計的原型是植物的樹葉,設計師在創意中把建筑‘盒子’設計成可變空間和組合集群,解決了太陽能主動和被動技術在農村住房的應用。”評審組給予這部作品高度評價。
熱量的聚合和利用,風光互補的能源使用理念被引入普通住宅中。同樣來自清華大學的作品《太陽能自采暖農宅設計》按照冬季熱需求水平的不同,將住宅空間由北至南劃分為設施空間、服務空間和生活空間,并在后兩者之間設置了輔助
加熱夾壁墻,加上其他環節的設計,以經濟可行的辦法綜合解決了房屋冬季加熱和夏季通風的問題。另一些作品,其建筑間距、建筑通風通道不僅為住宅院落提供了自然通風環境,還為風力發電提供了可能。
沙盤上精致的建筑模型在燈光照射效果下,有時近乎“巧奪天工”。可在現實中,中國現有的大型建筑仿佛一只“老虎”,吞噬大量能源。
2007世界太陽能大會組委會提供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中國現有的大型建筑95%是高耗能的,造成大量能源浪費,能源消費是發達國家的2至3倍。目前
建筑耗能已經占中國商品能源消耗的30%,其中僅空調和采暖耗能就占建筑耗能的65%。
“在建筑市場上,中國現有人居建筑中的節能設計和理念欠缺。許多地方盲目追求
新材料,而非真正確立節能和使用
可再生能源的觀念。”仲繼壽說。
面對市場的
剛性需求,建筑市場上盛行的是快餐式的設計,不僅沒有利用各種可再生能源,反而存在大量對能源的耗費。比如,許多建筑號稱“環保和節能”,實際上是采用大片
玻璃幕墻,然后花金錢來做
遮陽和防高溫,諸如此類不合理的設計存在于建筑市場。
在展會上,記者還看到一個為公司總部設計的建筑模型。設計師介紹,這座建筑60%的能源來自太陽能,
光伏電池提供照明,北墻
窗戶開得很小,而且加上了外玻璃。整個
建筑節能指標達70%以上。但每平方米造價實際比一般建筑增加1000元。
“設計者更多的是遵循一種設計理念,而不是盲目追求技術,所以花費并不高,但是節能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的效果好。”
與【】相關熱點資訊:
【了解更多 “” 相關信息請訪問
節能專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