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playSearch日前對TFT-LCD需求增長作出預測,2008年預計需求同比增長28.3%%,2009年需求增速為18.3%%,仍保持強勁勢頭。
專業機構分析認為,行業需求的主要動力來自于對CRT、TN-LCD、STN-LCD等其他顯示技術的替代,新產品的應用和收入增長效應。其中,液晶電視需求增長對
面板行業的貢獻依然最大,2008年前爆發式增長的主要原因,是對CRT電視的替代,預計2009年之后增速明顯放緩。桌面監視器的需求先增后降,增長的原因是對CRT監視器的替代,降低的原因是臺式機被筆記本電腦的替代。而數碼像框、公共顯示等需求則主要屬于新產品的需求。工業用需求更多來自于TN-LCD和STN-LCD顯示屏的替代。
今年以前,液晶電視對面板增量的貢獻遠遠高于其他品種。而2009年后,這一市場增量的貢獻不再一枝獨秀。預計,工業用顯示屏、數碼像框、筆記本電腦和手機,對TFT-LCD需求增量,將在2009年超過液晶電視增量的貢獻。
多元化因素推動需求增長
從目前來看,行業產能擴張保持比較平穩的姿態。業內人士預計,2007—2013年,
玻璃基板數保持5%%的復合增長率,按面積計,保持18%%的復合增長率。自2005年以來,可以看到行業產能擴張的速度一直在明顯下降。預測2008年產能增長25%%,2009年產能增長23%%。
2008年需求增速為28.2%%,快于產能增速的25%%;2009年需求增速為18.3%%,低于產能23%%的增速。但仔細考察各大廠商的擴產計劃,8代線的產能在2009年年末方能釋放,因此可以判斷,2008年和2009年相對于2007年,景氣度將繼續上升。
2008年和2009年產能增長幅度擴大的主要原因是,各工廠通過
設備投資和加強工藝改進擴產。另外一個原因是,2007年的高度景氣使得面板廠商積累大量現金,紛紛將原
生產線投資計劃提前一至兩個季度,部分原本計劃于2010年釋放的產能進入2009年。
由于技術進步因素,面板成本會不斷下降,因此長期來看,面板價格呈下跌趨勢是正常的。由于行業景氣上升,結合1—5月的面板價格,預計筆記本電腦、監視器用面板以美元標稱的價格,2008年將同比上升5%%左右,電視面板價格預計同比將出現下降。
中小尺寸市場打通
2008年一季度,臺灣主要面板廠商紛紛將其4—6代線產能向更小尺寸產品轉移。以
切割電視為主的6代線將部分產能分配到監視器產品上,5代線產能大規模轉向筆記本電腦用的產品,而4代線和4.5代線則放棄筆記本電腦陣地,轉入中小尺寸產品。
直接的原因是預期到7.5代線和8代線產能釋放后,6代線在電視市場的份額將被壓縮,從而引起
傳導效應。同時,7-10英寸的中尺寸市場成長迅速,也非常具有吸引力,預計2007年,大于7英寸的面板成長率將達到47%%。
事實上,這種轉移在經濟上也是可行的。對于6代線和7代線而言,假設放棄電視市場后,在監視器市場上競爭力是很強大的。類似的,在筆記本電腦市場上5代線對4代線,中小尺寸市場4代和4.5代,相對于2代線和3代線也有明顯優勢。預計到2010年,5代線將全部進入筆記本電腦領域,放棄監視器市場,4代線將全部進入中小尺寸市場,放棄筆記本市場。
5代線由MNT轉向NB,4.5代線從7英寸產品轉向4英寸以下產品時,銷售額都不會減少。只要毛利率不出現大的下降,廠商盈利能力當不至于受損。
中小尺寸市場和大尺寸市場打通,對行業內公司的意義是多方面的。對于擁有高代線的廠商,在電視需求增長動力減弱時,可能因為中小尺寸市場的強勁增長而受益;對于中小尺寸面板廠商來說,未來競爭壓力將顯著加大。
上游材料價格持續下跌
面板行業在產業鏈中處于較靠近終端的位置,距離基本原材料較遠。直接原材料行業技術密
集度和本身技術密集度都較高,使得技術進步推動成本不斷下降成為可能。在產品價格得以維持甚至小幅上漲的情況下,成本持續下降,無疑將成為企業利潤增長的重要動力。
據WitsView統計,2008年一季度由于聚光片價格大幅下跌,背光模塊價格相比2007年四季度下跌3%%—5%%;由于上游代工廠的工藝技術不斷提升以及Film材的降價,各類別的驅動IC環比降幅約在2%%—4%%;此外,
玻璃基板等面
板材料環比價格將下跌1%%—2%%。
WitsView預計,5G以及6G的玻璃基板,二季度的跌幅約在1%%,至于7G以及更大尺寸的玻璃基板,由于面板廠仍持續增加投片的數量,因此價格的跌幅比起小代線會稍微大一些,估計在1%%—2%%。
與【】相關熱點資訊:
【了解更多 “” 相關信息請訪問
玻璃專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