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結合工程實踐,介紹了目前在我國興起的點式
玻璃幕墻的分類、結構特征、設計及施工等方面應注意的問題。希望本文僅對
點式玻璃幕墻的工程應用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一、前言
點式玻璃幕墻又稱點駁接玻璃幕墻、
點支式玻璃幕墻、點式無框玻璃幕墻、拉維來特玻璃幕墻等,是于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首先在國外開發(fā)出來的新型幕墻結構安裝體系,是隨著玻璃物理性能和玻璃加工的提高及建筑事業(yè)的發(fā)展而產(chǎn)生和不斷完善的。點式玻璃幕墻充分利用了玻璃材料通透的 特性,使建筑物內(nèi)外空間融為一體,擴大了建筑物內(nèi)部的空間感,同時也從外立面效果顯示了建筑的結構美。巴黎羅浮宮玻璃金字塔、法國拉維來特科學城、德國萊比錫展覽中心以及我國的上海大劇院等建筑堪稱點式玻璃幕墻應用的典范。
二、點式玻璃幕墻的分類及結構特征
第一代點式玻璃幕墻為
夾板式或補丁式幕墻,其基本結構是在玻璃四角打孔,以矩形
金屬板及
螺栓內(nèi)外夾緊
固定,位于內(nèi)側的金屬板再與
支承結構連接,玻璃通過夾板承接并將自重力和其它
荷載力傳至支承結構及建筑結構上。
夾板式連接方法因其金屬夾板與玻璃接觸面較大,限制玻璃在
風壓作用下的均勻
彎曲變形,在金屬板與玻璃接觸邊緣會造成較大的
應力集中,且外觀效果較差,因此目前已較少采用。
第二代點式玻璃幕墻為皮爾金頓
平面系統(tǒng),其基本結構為在玻璃四角
鉆孔,然后用螺柱固定,為了減少鉆孔部位的附加應力,在支撐結構連接處設置柔性
墊片,并用彈簧支撐螺栓安裝,形式有沉頭式和浮頭式兩種。此種結構對外立面效果的改善做了很大的改進,但因其四角用螺栓直接與板后的支撐結構固定,螺栓連接處的自由位移空間較小,使鉆孔邊緣仍產(chǎn)生較大的附加應力,所以有逐漸被第三代結構所取代的趨勢。
第三代點式玻璃幕墻為
鉸接螺栓,連接固定方式,又稱拉維來特式系統(tǒng)。基本結構仍為在玻璃四角鉆孔,用螺栓固定,與皮爾金頓系統(tǒng)不同的是連接螺栓采用球鉸狀螺栓緊固玻璃,球鉸螺栓可在±10°范圍內(nèi)轉(zhuǎn)動,其轉(zhuǎn)動中心與
玻璃板中心一致,這種上結構體系可大大減少連接處的附加
彎矩,減少了因附加彎矩產(chǎn)生局部應力集中造成的玻璃
破裂現(xiàn)象,使整個墻面在風壓作用下更趨近一種柔性體系,緩和了風壓對幕墻造成的破壞。
三、點式玻璃幕墻的材料及結構附件
1.玻璃
點式幕墻墻面全部以玻璃板塊連接拼裝而成。理想的玻璃材料具有較高的溫強。但在
平板玻璃的實際制造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在其表面或內(nèi)部出現(xiàn)
裂紋、
氣泡、夾砂等缺陷。玻璃屬非
金屬材料,其屈強比極低,破裂前幾乎沒有屈服形變,對應力集中極為敏感。另外,玻璃鉆孔在長期自重荷載的作用下會發(fā)生蠕變,
強度降低1/3甚至更多。所以,點式玻璃幕墻采用的玻璃必須經(jīng)鋼化處理,以提高玻璃的抗蠕變強度和減少應力集中敏感性。
玻璃鋼化加工宜采用水平
鋼化爐鋼化,避免垂直鋼化在
夾具夾緊處造成的夾痕和鉆孔的拉長。玻璃鋼化后應進行
保溫均質(zhì)處理,消除不均勻
內(nèi)應力。
玻璃的鉆孔加工應于鋼化前在自動
鉆孔機上進行,電腦定位,上、下兩面用兩只鉆頭相對同時鉆孔,同心度偏差小于0.3mm。玻璃
切割和鉆孔后,其邊緣和孔周角部必須經(jīng)過機械精磨邊及倒角處理,以消除易產(chǎn)生應力集中的微裂紋和缺口。磨邊余量應不小于0.3mm,倒角應不小于1 X450。夾 膠
鋼化玻璃兩塊玻璃的厚度應盡量一致,且應先鋼化后夾膠。
2.固定螺檢及鋼爪
玻璃板通過螺檢固定在鋼爪上,鋼爪與后面的支承結構連接,使玻璃的受力通過螺檢、鋼爪傳遞到支承結構上。
固定螺檢有沉頭式、浮頭式及球鉸式,均以
不銹鋼制造,球鉸螺檢的球頭上鑲配有不銹鋼和
塑料材料質(zhì)的鉸座和
襯墊。鋼爪用不銹鋼
鑄造或
碳鋼鑄造外表面噴氟碳涂兩種材料制造,根據(jù)使用部位不同又分為單點、兩點、三點、四點等不同結構形狀。鋼爪具備吸收幕墻平面
變形的能力,其結構多為平面連桿鉸接式。
3.支承結構
支承結構有鋼架、
玻璃肋及
鋼筋混凝土結構幾大類。
(1)鋼制支承結構可分為單
桿件、
桁架、空腹桁架、
拉索桁架幾種形式。
單桿結構通常用單根鋼管或
工字鋼制造,結構簡單,其受力狀態(tài)不論是
橫梁還是
立柱均處于受彎狀態(tài)。單桿結構通常用于跨度較小的點式幕墻。
當空間跨度較大時,通常采用空腹桁架或魚腹桁架支承結構。空腹桁架通常用鋼管
焊接而成,支承高度可達10m以上。豎向魚腹式桁架支承應用較廣,最大支承高度可達25m。
拉索桁架和
拉桿桁架的受拉桿件采用高強度鋼索或
圓鋼代替,結構上簡單美觀又能滿足幕墻支承結構的力學要求,在點式玻璃幕墻中也有較廣泛的應用。
上一頁12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