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內容由[中國幕墻網ALwindoor.com]編輯部整理發布:
在杭州富春江畔,由杭州富陽城市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投資、中鐵十四局集團有限公司和上海建工裝飾集團建設的富陽科技館,以其獨創的“扇骨竹紋”幕墻系統,將千年竹扇工藝美學與現代建筑科技深度融合。

建筑效果圖@中森
本項目總建筑面積15302.36㎡,建筑高度18.71m,分為主副兩館,兩館間由連橋連接。項目由中國建設科技集團上海中森建筑與工程設計顧問有限公司(崔愷院士團隊)完成建筑設計,上海建工裝飾集團承擔幕墻深化設計和幕墻施工工作,各方通力協作,使這座建筑成為擁江發展核心區的文化新地標。
一、文化為魂:竹意立面演繹地域特色。
建筑設計從富陽非物質文化遺產中提取靈感,外立面采用竹紋轉印鋁板系統,通過精密數字化轉印工藝,在3mm鋁單板上還原竹材自然肌理。13,250平方米的鋁板幕墻以橫向分格模擬竹骨韻律,局部搭配竹鋁復合板室內飾面,形成內外呼應的空間敘事。立面幕墻采用超白Low-E玻璃,通透如紙,在光影流轉中呼應“富陽竹紙、如玉流光”的設計主題。上海建工裝飾集團結合建筑靈感和精致建造技藝在施工圖階段,通過數字模擬仿真技術及BIM技術實現精準設計,建造精度控制在0.5毫米內,確保竹紋鋁板與玻璃幕墻的無縫銜接。

建筑效果圖@中森

建筑效果圖@中森
二、技術為骨:綠色節能與結構創新并重。
1.光伏采光頂集成系統
本項目采光頂系統創新性地將玻璃采光頂與光伏采光頂融為一體,構成兼顧建筑美學、自然采光與綠色發電功能的綜合性屋面體系。玻璃采光頂主要采用HS6+1.52PVB+HS6(彩釉Low-E)+16Ar+HS6+1.52PVB+HS6(Low-E)配置,通過精確控制分格尺寸和專用鋁合金龍骨系統,在保證結構安全的同時實現最佳采光效果。光伏采光頂則創造性采用碲化鎘發電玻璃(HS6超白+PVB+3.2mm基板),通過T型鋼龍骨與電纜通道的一體化設計,既滿足年發電量的能源需求,又保持建筑立面完整性。特別針對異形曲面幕墻玻璃翹曲(詞條“翹曲”由行業大百科提供)問題,采用數字化模擬和分級控制技術,使2735片玻璃的翹曲量均控制在60mm以內。這種將傳統采光頂與光伏技術深度集成的創新方案,既體現了"竹骨扇面"的設計理念,更實現了節能效益與建筑美學的完美統一,為綠色建筑提供了可復制的技術范本。
2.自適應幕墻結構體系
針對建筑主體的張弦鋼結構特點,上海建工裝飾集團研發建造了T型精制鋼龍骨配合鉸接支座系統,通過長圓孔構造有效吸收變形。橫梁與立柱采用角碼螺栓柔性連接,結合玻璃板(詞條“玻璃板”由行業大百科提供)塊7-9mm的變形間隙預留,成功應對1/250的層間位移角要求。針對張拉桿穿越幕墻的特殊工況,創新采用標準立柱替代斜立柱的方案,既保證結構受力穩定又簡化施工。該體系通過多向可調節連接節點,實現了幕墻系統與主體鋼結構的協同變形,確保在風荷載和溫度變化下的安全性和密封性。
3.三重防水防護系統
幕墻研發和施工團隊采用"變截面擋板+MS密封膠+排水槽"創新構造,對2735片玻璃翹點實施差異化密封方案,確保采光頂系統的防水密封性,并通過淋水試驗驗證了該系統的防水有效性。
三、效益為果:經濟性與可持續性共贏。
本項目通過技術創新實現了經濟性與可持續性的高度共贏。上海建工裝飾集團通過采用幕墻標準化分格和工廠化預制工藝,實現了幕墻成本控制與幕墻品質保證的雙重目標。光伏采光頂系統利用可再生能源發電,可大大降低建筑空調系統運行能耗。這種將綠色技術與成本控制深度融合的模式,使項目在獲得綠色建筑三星認證的同時全生命周期成本降低20%。

建筑效果圖@中森
富陽科技館幕墻工程以文化表達為靈魂,以技術創新為骨架,通過多專業協同實現了“落地性”與“前瞻性”的有機平衡。這不僅是一座建筑作品的成功,更是多方協作推動綠色建筑發展的典范之作。